华宇注册线路_平台加速崛起,南京实现原创性科技突破
推动垃圾分类 南京城区乡村都有成功模式可学
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南京由此步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眼下,街道、小区都正在加紧推进垃圾收集房(亭)的建设和《条例》宣传等工作。靠谁来更好推动垃圾分类?近日,记者在涉农区和城区的垃圾分类宣传现场,见识到了不一样的推动主体和他们的“真功夫”。
以“一室一中心”为关键,聚力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
平台加速崛起,实现原创性科技突破
8月14日,在宁召开的第四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成立仅一年多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一鸣惊人,其牵头主导发布了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等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南京原创性科技突破。
基础科研能力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坚实地基,对于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南京来说,原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8月和今年1月,南京以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和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一室一中心”为关键支撑,聚力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高峰”。
紫金山实验室汇聚1000余人科研团队,牵头发布全球领先的南京地产原创成果
没有技术的领先,就没有产业的率先。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综合性科学中心至关重要。
“实验室瞄准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产业发展重大的瓶颈问题,攻关普通企业、普通研究单位、普通高校难以完成的一些重大任务。既要‘顶天’,又要‘立地’,这是国家实验室最重要的考核标准,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院士介绍,实验室初期建设以东南大学、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和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团队为核心,充分发挥南京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5G技术研究和毫米波核心器件研制等方面“独一无二”的基础技术优势。揭牌成立一年多来,紫金山实验室已汇聚了1000余人的科研队伍,与国内32家龙头高校院所、企业共建伙伴实验室,围绕确定性网络、移动开源构架等多领域展开实质性合作研究。
以网络操作系统、毫米波芯片和网络内生安全等“命门”技术为主攻方向,一批原创性成果在南京诞生。
比如,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创新成果,时延抖动稳定保持在100微秒以内,可满足未来工业自动化、全息通信、车路协同等业务微秒级时延抖动保障需求。刘韵洁透露,这不仅按下了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快进键”,也为老百姓早日用上更方便快捷的“定制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步发布的B5G网络智能开放平台通信成果,首次实现了从商业级独立组网的5G网络进行数据实时采集、高效存储、快速分析等,且能根据信道环境和应用需求进行自优化。相较于普通5G,它在高清视频传输、无人机通信、机器人通信等应用场景中能显著提升传输速率、扩大容量、降低时延。
高水平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眼”可上天入地下水监测长江
上月,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在建邺区江心洲江岛智立方揭牌。这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另一个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点解决重化围江、长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
双新双创,点亮南京乡村振兴路
昨天,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在溧水落下帷幕。大会聚焦农业农村领域新业态和返乡农民工,集中展示我国农村创业创新最新成果。
中心全力打造的“生态眼”是一大亮点。它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了天地空一体化“智慧大脑”,实现了对长江南京段“水、岸、气、船、园”进行实时监测管理。
作为南京最先进的监测平台,“生态眼”可上天、入地、下水。其中,“上天”空气质量监测无死角。南京9个空气质量国控点的监测数据将全部接入“生态眼”,通过设在创新中心的操作平台,每个站点的PM2.5、臭氧等主要污染物指数随查随看。“入地”污水排放管控全方位。在长江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沿江工业企业排口、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等重点地区和单位,都可以从“生态眼”操作平台上看到实时数据和监控影像,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自动报警。“下水”意味着“生态眼”还能监测长江南京段的江面、江岸、水下生物活动情况。
记者了解到,创新中心正构建“三院四支撑”核心框架体系,重点建设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源头创新研究院和低碳创新学院,依托公共平台、资金基金、载体布局、高端智库四大支撑,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中心做的工作就是‘顶天立地’。”南大教授、中心筹备组成员李爱民介绍,“顶天”是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伙伴实验室,不断强化源头创新;“立地”是指服务市场需求,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才群、学科群、平台群和产业群,推动南京生态环保产业从“高原”迈向“高峰”。
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速崛起,推动南京创新领跑
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版全球创新指数,南京实现“四连跳”,在全球热点“创新集群”中排名第21位,在国内创新集群中仅次于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北京、上海。这项堪称“全球经济创新创造风向标”的排名,彰显了南京连续三年持续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强大动能。
记者查阅发现,这一排名的很多指标都聚焦原始创新,而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普通高校53所、在校大学生80多万、两院院士80多名,原始创新资源得天独厚。
在原始创新上,南京突出“自主可控”的“南京方案”,重点是发挥“一室一中心”的支撑作用:紫金山实验室,在互联网安全、5G技术、6G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解决“缺芯”卡脖子问题;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围绕破解重化围江难题、满足企业绿色发展需求,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等方面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同时,加快紫东现代综合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医药与生命健康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再造一批自主创新“高峰”,力争“十四五”末原始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除了“一室一中心”外,南京正加速崛起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园计划于2020年年底建成交付使用,到2025年,将在麒麟集聚15—20家中科院研究机构和若干大科学设施与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国科大南京学院在读研究生规模超过2000人,形成2平方公里“中科院系”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区,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科创街区和科技产业孵化器建设,形成优良科创生态体系示范区。
作为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区,也是国家级江北新区“基因之城”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南京生物医药谷正加快构建一流的基因细胞产业链和创新生态圈,加速打造以基因细胞产业为引领的生命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一室一中心”以及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蓬勃发展,正领跑原始创新和基础应用研究,形成更多的创新“高原”、竖起更多的科技“高峰”。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实习生 张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