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注册线路_主攻农田固碳减排研究 江苏首个土壤碳中和项目落地南京江宁
南京江宁: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入选全国试点
笔者近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导建设的“土壤碳中和与气候应对试验设施”项目已落地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并加速推进,一期工程“FACE实验平台”将于12月完工。这是我省首个以“土壤固碳”为研究方向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项目,被纳入“2022年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第二批)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项目”计划。
土壤碳汇是削减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土壤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比达到60%以上,约为植物碳库的3倍、大气碳库的2倍,全球2米深土壤有机碳储量每年增加千分之四,就完全有可能保持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增加。
上述“土壤碳中和与气候应对试验设施”项目于今年3月获省财政厅和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设,总投入1.02亿元。经过6个月前期准备,该项目于8月正式启动,目前工作人员正在淳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一期“FACE实验平台”,该平台将模拟未来二氧化碳增加后的生态环境条件。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计划用5年时间,在淳化构建全球先进的“土壤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应对试验设施”系统,具体包括“两平台一系统”: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建设旨在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农田固碳减排技术研发平台”;构建全面估算土壤碳源,增加碳汇潜力的“深层土壤碳汇研究平台”;建设模拟未来全球二氧化碳增加、气温和地温协同升高的“地表气候变化模拟系统”,开展稻田土壤富碳、减排和适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颜晓元表示,到2026年,项目将形成一系列土壤固碳减排技术成果并转化,为江苏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技术体系提供支撑。当土壤固碳减排技术大面积推广后,全省农田土壤固定的碳有望抵消2030年至2060年江苏碳排放总量的10%。他们也将努力把淳化项目基地建成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创新中心,吸引海内外顶尖研究团队在此集聚。
南京江宁:最是橙黄橘绿时 汤山地产百亩“爱媛橙”熟了
淳化街道农业事务部部长陶敬富介绍,淳化拥有4.5万亩水稻种植良田,“土桥大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形成耕种管收全程智慧化生产方式,这是该项目落地淳化的重要因素。未来,土壤固碳减排技术深度应用后,淳化农田固碳速率有望增加50%以上,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有望降低30%以上。
据悉,明年6月,该项目将进入实质性试验阶段,研究人员将对2023年水稻生产及农田耕作方式设置若干实验处理,并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
王怀艳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网易微博腾讯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收藏此页]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