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总代理_“千年古村”石山下:创意创新,点“石”成金

作者: www.bxbj168.com 分类: 华宇园地 发布时间: 2020-08-31 08:36

白衣战士归“宁”记丨他身穿60斤重铅衣战疫情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有这么一群白衣战士,他们凭借一双火眼金睛从影像中找到新冠感染的蛛丝马迹,守住新冠肺炎筛查诊断的第一道防控屏障。他们就是放射科医生。


“千年古村”石山下一隅。南报融媒体记者 汤姣姣摄

在留住村落历史记忆的同时,引进创客和创意产业

石山下村:创意创新,点“石”成金

起源于西周的13本刘氏宗谱、石山下建村的美丽传说、500多年历史的金桂银桂……近日,江苏省公布首批传统村落名单,溧水石山下村名列其中。从溧水城区一路向南,路过无想山,穿过新桥河,拐进蜿蜒曲折的山路,行驶20分钟后,便看到山脚下偏僻隐秘的“千年古村”石山下。 

石山下古村,文化传承越千年

由石头垒成的江南小院,乌瓦绿苔,老屋老院街静人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目前石山下居住着650人,其中70%以上是刘姓,据说是中山靖王后代。 

在石山下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一生都在修宗谱,掌管着这座古村的时间秘密。他就是中山刘氏第76代子孙,今年89岁的刘传贤。“公元930年,康姓考察此地是‘风水宝地’,故居住于此,并取村名洪山村。”刘传贤拿出一本由宣纸装订而成的刘氏家谱,全本手写繁体字,字迹工整,记载着石山下由来、中山刘氏世代历程以及村庄风土人情等。后来康姓慢慢没落,新搬来的中山靖王后代刘氏成为当地大家族。

石山下至今保存着源于西周的13本刘氏宗谱,而刘传贤手上的家谱根据这13本汇编而成。记载显示,公元1280年,中山靖王后代刘谟隐居至此,因坐落于石山脚下,便更名为石山下。从此刘氏一族世代生活至此,如今已到第84代。 

石山下最古老、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当数刘氏宗祠,位于村庄的西北角,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格外显眼。刘传贤告诉记者,祠堂最早追溯到明太祖洪武年间(1389年),后因战乱等几次重建整修,使古祠恢复新貌,2006年被南京市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还乡再造,延续村落的历史记忆

粮票、缝纫机、搪瓷盆、永久牌自行车……2019年4月,位于石山下的中国供销社博物馆开馆营业,这是全国最大的供销社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还原供销社商店的票夹飞跃门市部的场景、农村村口的露天电影院、仿制老供销社商店制作的柜台,陈列着数千件具有时代特征的展品,散发着浓浓的怀旧风。 

光伏屋顶可发电 江苏首个木结构“近零碳”建筑封顶

全省首个木结构“近零碳”建筑——江北国际健康城人才公寓社区服务中心近日封顶。该建筑通过自然通风设计和光伏发电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和排放,每年可发电24.1万度。

自2014年,石山下作为溧水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点之一,邀请东南大学设计院来精心打造,以“还乡”再造为理念基础,以文化创意为产业向导,探索出了一条打造特色美丽乡村的路子。2017年,石山下成功被评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019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从博物馆出来,穿过麦田间小道,一座钢架结构的玻璃房映入眼帘。这是过去荒弃的碾米坊,长满杂草,墙壁破烂不堪。2015年,当地邀请台湾设计师吴思让通过设计改造,这里变成了碾坊工作室。 

碾坊工作室保留了原有的外墙建筑,使用玻璃房材质,让破屋老房充满艺术感,既保持了原来的乡土风貌,又提升了村庄品质,吸引不少创客们。目前,石山下已经聚集了包括李婧的小村书屋、印染民宿等16处创客作品。

返乡创业,家门口增收致富

青石砖通往村庄深处,农家炒菜的香气隔墙溢出,只见一处别致的竹林小院,原来是一家叫南塘小院的农家乐,庭院里竹亭假山、野花青草,搭配竹房,屋内陈设着清一色的竹桌竹椅等家具。 

“所用食材基本都是自家产的,正儿八经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并且价格便宜。”农家乐老板傅竹平告诉记者,他原本在乡镇企业上班,随着家乡的发展,决定在家门口创业,现在每年收入有二十几万。 

沿着路边随处可见老屋改造而成的农家乐,桃李家、高大师乡村啤酒吧……目前石山下已经有大大小小13家农家乐。 

除了农家乐,石山下99号——“未见山”乡居酒店已成村里的地标。推开99号两扇老木门,泥墙、石砖、木梁,一一映入眼帘。进入酒店内院,客房和茶亭、餐厅等错落有致地穿插在灌木丛里,曲径通幽,花开花落,不同个性的老宅门上冠有不同的雅名,“裕后”“望外”“斗院”“起初”“后来”。

“目前有15间客房,定价每晚888元至1588元不等。”酒店总管肖海洋说,虽然价格不低,但每到节假日都是生意爆满、一房难求。未见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46家农屋的材质和砌筑方式,吸引不少创客来村里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石山下各家各户门口大多种植桂花树,最著名的就是“未见山”乡居酒店内外的两株。院内是一株300多年树龄的银桂,院外500多年的金桂,秋天花开,香溢四野。 

从“未见山”乡居酒店出来,就看到一家小巧别致、农屋改造而成的咖啡馆。“享受这里的风景,更喜欢生活和工作融入在一起。”咖啡馆老板罗洪涛是一名“80后”,是溧水区和凤镇人,两三年前来此创业,经营咖啡馆、摄影馆,现在月入过万。

南报融媒体记者 汤姣姣  通讯员 张福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