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测速地址_养老智能“小程序”为南京老年人生活带来大变化
南京日报退休老职工、抗美援朝女战士叶琪忆峥嵘岁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0月21日下午,在本报一间会议室里,唱起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87岁的抗美援朝女战士叶琪激动万分,70年前的那段烽火,已深深镌刻在老人的记忆里。
养老智能“小程序”为老年人生活带来大变化
吃饭刷脸靠“面子” 召唤护理用“指尖”
养老助餐用上人脸识别系统、上门护理使用手机一键操作、志愿服务借助智慧平台……一系列养老智能“小程序”的应用,正在改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镜头一:人脸识别,老人吃饭靠“面子”
昨天上午11点,在新街口街道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0岁的李玉芬老人走到该中心一电子显示屏前面,看着自己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中间,随着一声“谢谢”的语音提示,屏幕后的工作人员笑着向她点头。
“身份验证、账户结算、后台数据上传已经全部完成,阿姨可以放心用餐了。”工作人员说。
对于这样的用餐感受,李玉芬很满意。她对记者说:“以前就看年轻人抱着手机网购买东西,我们不会弄手机,去超市结账也只能排队付现金。如今我们老年人也享受高科技了,直接刷脸吃饭,不带手机不掏卡。”
“在助餐中,经常出现老人用餐时忘带助老卡,以前只能由工作人员用笔记本另行记录,管理不便且不利于验证统计。”南京悦心养老负责人高庆玲表示,如今有了这套养老助餐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老人吃饭不带卡的便捷效果。
据了解,这套养老助餐人脸识别系统由南京市市民卡有限公司开发,除身份识别外还可实现线上扣款、充值、查询等更多功能。目前,在玄武、江宁等区较大的助餐点内率先试点,等条件成熟后,将向全市所有助餐点推广。
南京市市民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公司在“互联网+养老”方面尝试突破,除助餐点外,志愿者送餐、老人助浴看护等服务,都将逐步实现“一脸同行”,充分运用AI技术,实现老人服务的便利化、政府监管的高效化。
在南化档案馆里感受抗美援朝爱国豪情
走进南化档案馆静谧的阅档室,翻开1951年前后的历史资料,签订《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捐献飞机大炮,南化前身“永利铔厂”工人支援抗美援朝的爱国豪情久久激荡。
镜头二:一键点击,护理服务送上门
10月15日9:30,家住秦淮区夫子庙街道老门东附近的裴爷爷在手机里打开了“秦淮网约护理”软件,一键点击,预约了上门护理服务。10点,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订单,来到了老人家里。
裴爷爷说,去医院很麻烦,没有家人陪伴自己根本出不了门。上门服务价格还能接受,像监测血糖、量血压,还有健康宣讲,包括上门费在内,一共是145元。
据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在政府卫生健康部门主管下,由医疗机构组织执业护士,为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这个软件由江苏三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已在我省的南京等4个城市试点。
记者了解到,这个软件首批推出了10个上门服务项目,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留置/更换导尿管、物理降温、标本采集、雾化吸入、皮下注射及肌肉注射、氧气吸入、灌肠、鼻饲、血糖监测等。目前,秦淮区参加试点的首批医疗机构已有19家。护士从进门服务那一刻起,就通过佩戴的移动视频终端全程定位、全程留痕,后台同步监控,收费也是经过物价部门核准的。
镜头三:志愿服务“指尖”下单
昨天,家住鼓楼区,89岁晏奶奶在“我的南京”APP“时间银行”板块,下了要求14点45分上门的“精神慰藉”订单。目前该项服务在社区老人订单需求中排名第一,包括交谈聊天、读书看报、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
60岁的志愿者葛礼萍接到订单,与晏奶奶电话确认后,立即前往晏奶奶家里。当天,葛礼萍一番嘘寒问暖后即进入正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志愿服务。
目前,借助智慧平台,“时间银行”的所有操作均可通过手机端“我的南京”中“时间银行”板块实现。
据悉,常住我市的老年人可直接申请注册成为“时间银行”服务对象。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负责人史秀莲表示,系统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新增了较多适老化的元素,如双指滑动放大功能,语音输入功能,方便老年人更加便捷地了解、使用。另外,如果部分老人因无法自理、没有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等原因,无法自主进行申请注册、需求发布,还可与邻居、亲属、服务点工作人员等签订代发协议,可委托他人代为发布、评价、确认服务。
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