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线路_科技创新激发南京高质量发展动能

作者: www.bxbj168.com 分类: 华宇园地 发布时间: 2020-07-12 08:36

仙林大学城出资6000万奖励科技创新

作为2020南京创新周活动之一,会议发布了一系列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驻区企业的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着力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

位于江宁高新区的上汽大通工厂内,工人正在生产新车。通讯员 江大庆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疫情防控、“六稳”“六保”、改革开放、民生改善、民主法制、生态环保……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也是南京的工作着力点。本报今推出“两会热点·南京落点”专栏,展示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大胆创新、破解难题的“南京探索”“南京作为”“南京答卷”。

总书记说

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

今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会议强调,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智深: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的核心动力,南京在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名城实践中,注重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相结合,有力发挥了创新对产业发展带动引领作用。作为来自教育界别的委员,我建议教育部门完善、细化研究生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建立完善教育培养模式及长效机制,形成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培养机制,为创新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南京答卷

一季度,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47.41亿元,可比增长1.6%,不仅是省内、也是全国GDP万亿级城市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城市,GDP排名位居全国十强。

这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背后,是两年多来南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生动实践。

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是近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而从2018年开始,南京就把创新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产业科技创新这个最有条件、也最有可能突破的领域,连续三年将新年“第一会”和市委“一号文”同时聚焦于“创新名城”这个主题,持续发力。

“创新”已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显著的城市标识,处处可以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脉动。

高位谋划,

创新重塑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

1月2日,2020年开年第二天,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宣布成立市委创新委。时隔4个月后的5月6日,南京市委创新委第一次会议召开。这个围绕“创新”的机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韩立明亲自挂帅,超高规格、顶配阵容,备受瞩目。

对南京来说,科教资源“多而不强”、科技创新“有高原无高峰”的短板还较为明显,只有创新成果及时“变现”,创新资源才能不断集聚,创新才更有底气、更有活力。 

201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定位和新愿景,并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名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及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市委高位谋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连续3年“一号文”聚焦创新名城建设。 

2018年围绕创新名城建设的主要环节,2019年围绕创新名城建设的主导方向,“10+18”共28条有分量的政策举措,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创新成效,创新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今年市委“一号文”继续聚焦创新名城,落脚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更加强调产业化落地应用,使三个“一号文”形成完整“政策链”,规划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城市强的发展新路径。

两年多来,南京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强富美高”新南京成就展网上看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 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成就展”网上展馆正式发布并上线。

高水平打造“一室一中心”,构建南京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关键支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组建近300家新型研发机构;高标准整合建设6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把优质的创新载体融入城市高品质生活……

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向南京集聚,5位诺奖图灵奖得主、86位中外院士来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上升至第12位;南京着力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的做法被国务院点赞……

创新,正重塑南京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

优化生态,创新产业活力迸发

今年1月2日,南京175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413亿元。这些项目中,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最多,无论是项目个数还是年度计划投资,都占到“半壁江山”。

5月18日,南京国家农创园举行招商签约大会,包括赵其国院士团队项目、李德发院士团队项目在内的20个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示范性的项目签约落户。至此,园区已先后引进赵春江、邹学校、赵其国、李德发、张福锁、李天来等10位院士,全国唯一的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加速崛起。

一大批优质项目的有力支撑,一大批优秀企业的孕育崛起,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增添了更多“新”的动能。

创新产业的崛起,背后是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环境。

营造创新生态,前提是选准创新路径。南京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支持人才团队持大股,建设了近300家市场化的、“老母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突破4000家,成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新名片、新亮点。

营造创新生态,离不开源头活水。南京坚持种好“三棵树”,厚植一片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科创森林”:放眼全球“移植大树”、打造苗圃“培育树苗”、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南京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

营造创新生态,关键是深化改革。今年,在部分开发园区试点的基础上,我市全面推开以“去行政化”为重点的优化开发园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重点引入市场化机制、企业化管理办法,赋予开发园区更大的经营、用人和分配自主权,构建更有活力、更有效率的体制机制。

聚焦“四新”,带动创新提速突破

面对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因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南京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发布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计划,将以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建设协同发力,切实把疫情冲击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这是市委作出的重大部署,既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之举,也是抢占先机、推动创新的重要抓手。南京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四新”行动指挥部,下设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个推进办,各板块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工作推进和督查落实,以“四新”行动带动创新提速突破。

去年的首个南京创新周,达成了215项务实成果,签署了总额达880亿元的合作协议,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注入新的动力。

2020南京创新周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今年创新周移师线上,将于6月22日—26日举行,主题是“创新,让城市更美好——读懂城市创新”。 

创新名城建设离不开创新人才。

5月19日,创新名城建设过程中,南京再次面向全球招聘“合伙人”,一次推出超1.2万个岗位,顶尖人才最高可获千万元顶级支持,吸引海内外广大人才来南京创新创业,成为引领新时代南京高质量发展的“金凤凰”。

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正沿着创新的道路逐梦启航。

部门回应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方靖:这几年,南京持续抓创效,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南京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645家,同比增长24.8%,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型研发机构新增孵化引进企业超过500家,累计突破4000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0.65亿元,超过时序进度,为当前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高企培育和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是今年科技工作两大重点。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围绕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聚焦创新名城建设目标,紧盯高企数量突破6000家的总目标,推动科技企业高质量集群发展。同时,深入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计划,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质量,力争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0家,新增孵化引进企业超过2000家。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