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测速地址_南京浦口:江岸之变留住“江豚之恋”

作者: www.bxbj168.com 分类: 华宇新闻 发布时间: 2020-06-19 08:36

南京公布13大项“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

服务市场主体,减轻企业负担,南京一直在行动。昨天,市发改委公布南京市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共计13个收费项目(大项)。

拆除“十里造船带”,打造“滨江生态风光带”——

浦口:江岸之变留住“江豚之恋” 

曾经的“十里造船带”如今已经复绿。

江豚守护者杨金龙拍摄的江豚照片。

在长江浦口段,曾经有许多造船厂和搅拌站,经过拆除整治后江岸焕然一新。

头部浑圆、体形流畅,微微上扬的嘴角仿佛一直在微笑,这样憨态可掬的模样使得长江江豚被称为“微笑的精灵”。 

46岁的杨金龙对江豚有着特殊的情怀。从幼时起,他就住在江边两三公里的渔民新村,经常跟随父母到江上捕鱼,“那时候经常可以见到江豚,它们在水里嬉戏,有时候追着渔船跑,偶尔还能听到它们喘气的声音。”长大后,杨金龙也成了一名渔民,但不知道从何时起,他再也没有在水面上见过这些灵动活泼的黑色身影。

以江豚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是反映长江生态的“晴雨表”。然而,随着长江渔业资源的衰退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江豚数量急剧减少,2014年9月,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18年,保护区被列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范围。在浦口,一场声势浩大的“江豚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拆除“十里造船带”

把家还给江豚

“长江浦口段由下游南京长江五桥至上游驷马山河口处,是江豚出现频率较高的地方,所以整个浦口段28.5公里都被划入了保护区范围,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正祥介绍,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长江浦口段江岸被若干造船厂、搅拌站占据,滨江不见江,一度成为浦口的“生态之憾”。 

2018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江岸保卫战在浦口段打响,“江岸之变”随之到来。曾经数十家造船厂林立的“十里造船带”被拆除,南京港集团部分码头占用的生态公益林全部恢复,七坝港码头的6家非法混凝土企业被取缔……

桥林街道办事处主任吴长兆对2018年拆除十里造船带的“大动作”记忆犹新,“一个月,街道的班子成员全部吃住在单位,白天约谈企业,在现场指挥拆除,晚上开调度会协调问题,没有回过一趟家。”吴长兆说,通过约谈沟通,相关企业无一“讨价还价”或借故拖延。 

一组数据反映了浦口区整治力度之大。截至2018年8月14日,整治片区共61个混凝土搅拌罐体全部拆除,32万吨砂石粉等原材料全部清运结束,5.1万平方米无证厂房、料仓及临时活动板房全部拆除,34.8万平方米绿网铺设完成。至此,浦口区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乘船行驶在长江浦口段,整治后江岸早已不复当年模样,远看天际水天一色,近观江湾草木葱茏。阳光下,奔腾的长江与斑斓的江岸仿佛被加了一层天然的“美颜滤镜”,大江风貌美不胜收。 

“小康南京 打卡乡村”活动昨启动 首个乡村“5G直播间”开播

6月11日,“苏货直播·e起小康”全省行暨南京站“小康南京 打卡乡村”活动启动仪式在江宁台创园启动,我市首个乡村“5G直播间”正式开播,将借助政府媒体技术平台三方合力,让千万农家好货直接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多方合作

拯救“水中大熊猫”

3月17日上午,在长江三桥江豚监测点,随着包括鳙鱼、鲢鱼、草鱼等在内的72万尾鱼苗游回长江,2020年浦口区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正式结束。 

实施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这些品种的鱼类都比较容易存活,能进一步改善该水域渔业资源种群结构,保持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鳙鱼和鲢鱼以浮游生物、杂草和有机碎屑为食,科学投放后将有助于净化区域水质、防范水体的富营养化。 

更为重要的是,江豚喜食鱼类。长江渔业资源的衰退使得食物短缺成为江豚面临的最严重威胁因素,投放的这些鱼苗将帮助江豚“吃得更多、长得更好”。 

这不是浦口区第一次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018年世界环境日,南京浦口公安分局浦口珠江派出所联合多部门开展增殖放流。值得一提的是,16余万尾鱼苗由工作人员和涉案人员共同放回长江。“这些涉案人员是曾经在长江禁渔期期间进行非法捕捞,最终以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移送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浦口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参加该活动,他们由“破坏者”变成了“修复者”,更明白了生态环境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这是一场生动的法治环保课,也是浦口区多部门联手守护“水中大熊猫”的一次实践。在保护江豚的过程中,除了与其他部门联手,寻求专家和专业团队的帮助也是江豚保护“三十六计”之一。 

长江三桥附近水域自然环境保护较好,鱼群较多,是江豚最喜欢出没的地方。2019年12月,一套长江江豚水下声学监测系统在这里布设完成,该系统由南京市园林局林业站委托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炳耀的团队负责。“简单地说,该检测系统就好像是一套录音设备,可以记录江豚发出的声音。”陈炳耀表示,通过无线4G传输,将江豚发出的声音及时传送到相关数据平台,最终进行分析判断,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江豚对该水域栖息地的利用规律等,为进一步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对长江江豚的监测技术和手段丰富,截线抽样法、岸边目视监测、水下声学实时监测、视频监测等已被广泛应用在江豚监测中,江豚保护工作将越来越数据化、科学化。 

昔日渔民上岸,成为守护者

“怎么样?拍下来了吗?”“嗯,拍到了,今天第三回了。”长江三桥的桥墩下,远处的水面跃然浮现黑色的弧光,逆流而上的江豚在滔滔江水中戏水玩耍,黑色脊部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转体灵活,情景颇为壮观,一直举着手机的杨金龙再次拍下这一画面。 

杨金龙如今是位江豚守护者,他和其他11名昔日渔民一起组成了巡护队,在监测点观察江豚出现的时间、数量和活动规律。

在杨金龙身旁,停着一辆有些灰尘的摩托车,上面放了一份文件夹,一张名为《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浦口三桥下观测点2观察记录表》的表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里面详细记录了江豚的游动方向、行为、年龄组成、当时的水位高低以及500米内船只数量等。 

“那你如何根据肉眼判断它们的行为以及年龄大小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杨金龙解释道,如果几头江豚同时出现,头围在一起,就表示周围有鱼群,这些江豚正在觅食,而如果它们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江底,且速度较为缓慢,则表示它们正在玩耍。“至于年龄就比较好判断了,因为基本上成体江豚较多,如果有小江豚的话,它身上仿佛有吸盘,会牢牢吸在大江豚的侧身,一起前行。” 

“到了枯水期,江豚就在岸边游泳、觅食……所有动态你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别是在它把鱼撵出水面、跃起来吃鱼的瞬间,是我觉得最美的时刻。”队员王信军说。一谈起江豚,这些“守护者”的神情仿佛都变得更加温柔。 

几年来,巡护队拍摄了许多江豚的珍贵画面,也发现了一些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能经常看到小江豚了,说明江豚的繁育状态很好。”杨金龙说,“今后的孩子又能像我小时候那样经常看到江豚了,希望全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长江生态的保护中来。”

南报融媒体记者 朱晓露 鲁舒婷 通讯员 林静 高金军

摄影: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杜文双  崔晓 冯芃 董家训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