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代理中心_人民至上,南京多措并举兜牢民生底线
2020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举行 千万级流量网红溧水“带货”
2020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江苏站)22日在位于溧水的中国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30多家优质展商带来超过百种水果。6名千万级流量网红亮相并现场“直播带货”。
东山小学分校永泰路小学一年级新生在操场上运动。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社区老人在广州路社区悦心日间照料中心用午餐。 通讯员 马容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建设中的长江五桥。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兴摄
百水保障房片区建设有序进行。通讯员 孔令昊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3月15日,有“南京火神山”之称的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D楼一病区在紧急建设。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摄
总书记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政府工作报告原声
李克强总理22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民生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报告同时指出,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公室主任陆永泉:
交通出行对区域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改善都有着重要拉动作用。经过多年努力,江苏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结构等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交通运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江苏在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加快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新改建农村公路3500公里、桥梁1000座以上,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100%。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决胜全面小康做出交通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科研和事业发展部部长胡冶:
当前,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严重不足,以创新思路来提升和保障养老事业势在必行。可以针对不同的老年人群采取不同的养老策略。同时,加强顶层设计,运用标准化和系统化思维,谋求养老事业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发展。此外,还要立足中国国情,以居家养老为主体,推进 “智慧+养老”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落地,鼓励发达地区先行先试,实现养老智慧化、智能化。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
民生改善不仅是物质上丰富,还要注重精神上的“富裕”、思想文化上的“富裕”。 人民群众不仅要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富裕生活,更要具备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先进的法治观念、审美趣味和文明的行为规范。 希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位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进步的物质文明与进步的精神文化相统一的全面小康。
南京答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近年来,一项项民生事业的投入,让民生“红利”渐次释放,回应着百姓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期待,书写出南京人的“幸福答卷”。
稳就业促创业,稳稳托起幸福梦
5月19日,“才汇金陵、共创未来”人才云聘云创活动上,南京一次性端出1.2万个就业岗位,有苏宁易购、五星控股、先声药业等上市公司,有满运科技、世和基因、金斯瑞生物等高成长性企业,还有紫金山实验室、南京先进激光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今年全年,南京将筹集提供各类岗位20万个以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南京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大力实施“宁聚计划”,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和服务提档升级,就业创业规模质量实现双提升。
近两年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过70万。去年,我市新增就业参保总规模持续扩大,突破55万人大关,较上年增长13.98%,其中硕博人才增长150%,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稳稳托起民生幸福梦。
今年1—2月,南京城镇新增就业4.64万人,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仍然超过了序时进度。各类企业复工面居全省前列,有力推动了经济齿轮运转、社会秩序恢复。
大学生创业企业也成为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南京魔玛印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伟是位“90后”,他告诉记者:“公司一季度招聘了21人,专门做线上直播短视频,下半年计划还要招聘15人。”
老旧小区内有家“网红”理发店 剪发10元一位不用办卡
在抖音和微信朋友圈里,南汽三村小区的“网红”理发店,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记者来到南汽三村小区,问“10元理发店”在哪里,一名居民抢着说:“我知道,来,跟我走。”她一边走一边说:“现在理个发,10元真的是良心价了,而且理发师人帅、手艺好,找他理发的人,多呢!”
稳就业,促创业,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十项措施》,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专项招聘岗位总量超过20万个、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超过1500场,困难家庭的毕业生还会得到额外补贴和专门帮助。在宁高校和省级大创园全部纳入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年内对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放宽至3次、期限延长至6年等,全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推动优质资源均衡,让教育更加公平
教育,不仅牵动无数家庭,也是构成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让教育更美好,南京近年来在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需求上硕果累累。
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2019年,南京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8.6%,学前教育新增学位超过1.5万个,省市优质园覆盖率达88%。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提高到94.85%、超过省均1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力推进。盲校、聋校普通高中毕业生100%升入大学。普通高中布局进一步优化,市属5所高中外扩和23所区属高中新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招生规模稳步扩大。“上学难”“上好学校难”的问题逐步化解。
继去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记者获悉,去年两会后,南京17所高职院校拿出了1万多个计划,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且招生专业均重点布局在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
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说,今年将通过四大举措,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第一招是“德智体美劳”样样不放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招是增供给、促公平、提质量,加快学位资源供给,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将更广;第三招是补短板、解难题、出实招,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第四招是为教师办好“十件实事”,努力提高教师“三个地位”,同时做好名师队伍建设。
构建“防治康”体系,生动诠释“生命至上”
3月8日下午2:40,阳光灿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黄女士(化姓)解除隔离,正式出院。至此,南京确诊的93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全部实现康复出院,其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仅10月龄,交出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优异答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大的医疗能力的背后,是我市“防治康”体系的成功建立。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要位置,抓好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抓好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基层防控能力;抓好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推动市公卫医疗中心等机构提档升级;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完善执业人员培养、保障、激励等机制。
截至目前,我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所有冷库、冰箱和运输车接入冷链监测系统。全市先后组建不同类型医联体52个,共建97个联合病房。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智慧医疗”建设也正不断为“就医难”破题,四大远程中心已接入南京都市圈200多家医疗机构,12320总服务量超千万人次,居全国第一。
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背景下,我市还致力建设卫生科技创新强市,加大对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医疗卫生的“高峰”正不断崛起。在复旦版《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南京地区4家医院上榜“全国百强”,其中南京鼓楼医院排名较去年上升5位。在专科排行中,南京地区也有多个专科进入全国前十,其中不乏全国前三。
补小康短板,百姓圆梦“住有宜居”
眼下,秦淮区八宝前街72号院危房翻建项目正在加紧收尾,不仅让居民们住上了新房,还通过“抽户改造”模式让他们彻底告别了过去几十年“无厕无卫”的尴尬生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不能让人民群众在危房里奔小康。”市委市政府庄严承诺。根据《南京市城市危险房屋消险治理专项工作方案》,我市将通过留(维修加固)、改(翻建)、拆(棚改)等3种方式,对在册登记的406幢房屋进行消险治理,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
近年来,我市住房保障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就在不久前,我市六合区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唯一受到国务院激励通报的区县。2019年,通过维修加固或新建翻建,全市共改造农村危房1319户,确保了“两不愁三保障”任务顺利完成。
“补齐‘住有宜居’的短板,不仅要下大力气对在册危房进行消险治理,老旧小区整治、保障房建设、保障面的进一步覆盖等都必须持续‘给力’。”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继顺利完成四大片区约1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后,我市又启动百水、孟北、绿洲等新三大片区保障房建设。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超过57万户家庭通过住房保障改善了居住条件,13.3万户百姓享受到货币化补贴福利,其中有6.5万多名是新就业大学生。
今年,我市不仅完成所有在册危房的消险任务,还将完成3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新开工600万平方米保障房,整治68个老旧小区。
关爱困难群体,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一张网”
“到今年7月,我们又要涨工资了,日子会越来越好。”5月23日上午,秦淮区洪武路街道棉鞋营社区低保户雍小双笑着对记者说,他口中的“工资”,其实就是政府每月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
雍小双家庭是1999年就进线的老低保户,雍小双的妻子和岳母都是二级智力残疾人,女儿今年16岁,还在上学。政府每月发放的低保等救助金,几乎是他们家唯一的生活来源。秦淮区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999年刚进低保时,雍小双家庭每月仅有保障金460元。目前,他们月收入已达到6620元,这包括4个人的低保金3090元,雍小双妻子和岳母的残疾补贴1160元,房产部门发放的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1920元,雍小双岳母的基础养老金450元。“政府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想着困难群众,真的很感激。”雍小双表示。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疫情发生后,我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开展困难群众排查,及时下拨补助资金,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并做好物价补贴发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1月份CPI涨幅达5.3%,我市即时启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向全市约8万名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困境儿童)、低保边缘户等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共796万元。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将扶贫部门提供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全部纳入高风险家庭备案名册,加强入户走访、困难情形排查、重大风险掌控等动态监测力度。同时,及时研判低收入人口返贫风险,对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应保尽保”,对暂不符合条件但家庭存在突发困难的,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切实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一张网”。
部门回应
市卫健委主任方中友:
2020年,南京要高效能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今年,我市启动建设第四轮全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完善儿童结核病报病、追踪和管理工作,儿童医院纳入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100%街(镇)创成卫生应急规范街道(镇)。启动市公卫医疗中心扩建工程,努力建设成国家级区域传染病医疗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首位度。
市人社局局长刘莅:
2020年南京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首先就是“稳就业”。市人社局将从“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三方面出发,实行积极的鼓励政策,实现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能够就业,并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紧紧留住创业富民这个“牛鼻子”,让更多的创业者在南京涌现,投身创新名城建设,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市人社局已密集推出了云招聘、大学生见习岗位等多项举措,接下来还将和高校联动,推出更多务实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创业。
南报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 谈洁 钱红艳 毛庆 马道军 李花 许琴 冯兴